- 北美:票房通常仅统计纯票价,不含服务费(如Fandango的订票费单独计算)。
3. 分账时的“实际到账金额”
票房总和 ≠ 制片方或影院实际拿到的钱,需扣除以下费用:
1. 国家税费和专项基金
- 中国:总票房需先扣5%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+ 3.3%营业税,剩余约91.7%为可分账票房。
- 北美:无专项基金,但需缴纳地方税(比例因州而异)。
2. 影院和院线分成
- 影院通常分走可分账票房的50-57%(覆盖场地、人工、设备成本等)。
3. 发行方和宣传费用
- 发行方分8-15%(负责影片宣传、排片谈判等)。
最终到制片方手中的钱通常只有总票房的30%-40%。
例如:一部电影总票房10亿元 → 制片方可能仅分到3-4亿元。
4. 为什么说“票房不完全等于票价总和”?
- 统计口径差异:部分国家包含服务费,部分不包含(如中国vs北美)。
- 分账前扣费:税费、基金等已从总票房中扣除,实际分账基数小于总票房。
- 特殊票价的处理:
- 学生票、团体票等低价票会拉低平均票价,但统计时仍按实际售价计算。
- 免费票、赠票不计入票房(如明星包场、媒体场)。
总结
- 基础定义:票房确实是电影院卖出电影票的总和。
- 实际意义:由于税费、服务费、分账规则的存在,票房总和≠各方实际收入。
- 关键区别:
- 观众支付的金额(总票房) → 包含附加费用(如中国)。
- 行业讨论的票房 → 通常是分账前的总金额(扣除税费前)。
- 制片方的实际收入 → 需扣除税费、院线分成等(可能仅为总票房的1/3)。
因此,票房是电影票销售的总和,但背后的分账规则让它的实际意义远不止“简单相加”。
#票房##电影票房分享##哪吒2破百亿票房曲线图太燃了##《哪吒2》预测票房最高飙至145亿##哪吒2进入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前3#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