△以蝗虫为例,昆虫的头胸腹结构图
昆虫成虫的胸足从基部到端部通常分为:基节,转节,腿节,胫( jìng)节,跗( fù)节。大家是不是感觉完全被绕晕,满眼只能看到“节”字了?没关系,我们可以这样将昆虫的胸足和人类的臀腿对比理解:
△以蝗虫为例,昆虫的胸足结构图
基节是胸足的第一节,大多为短筒形或圆锥形,近似于人的臀部,给腿部活动提供一个基点。
转节是足的第二节,可以理解成人类的髋关节,连接臀部(基节)和大腿(腿节)。
腿节通常是最粗最长最强大的一节,可以类比为人类的大腿。上期我们也狠狠提到过,昆虫跳跃足的腿节肌肉饱满膨大,适合它进行跳跃。但是有别于人类等哺乳动物的肌肉包裹着骨骼,昆虫是骨骼包裹着肌肉,所以我们经常会觉得昆虫摸起来硬硬的,不像小猫小狗 rua起来软乎乎的。
△和螃蟹一样,昆虫也是外骨骼动物,肌肉被骨骼包裹
胫节就像人类的小腿,因为通常带刺看上去很是威猛,但是其实它是低配版的小腿。不同于人类的小腿有各式各样的肌肉提供动力,胫节没有肌肉,细细长长,控制胫节活动的肌肉来源于腿节(大腿)。这可是正儿八经地“抱大腿”呢 ~
跗节可以看成是昆虫的脚丫子,有些昆虫(比如上面结构图的主人:蝗虫)跗节下面有较柔软的垫状物,就像自带了鞋垫,真是舒服得不得了!
在上期的讲述中,我们说蝗虫、螽斯、蟋蟀后足腿节膨大,是跳跃足;蝼蛄前足胫节扁阔是开掘足。但是昆虫足的类型不止于此,现在我们来看看胸足有那些常见类型吧~
1
步行足
/ 步甲、虎甲类
一般比较细长,不会明显膨大或者扁平,昆虫中最平平无奇的一类胸足。几乎所有昆虫在成虫时期都会具有至少一对步行足,三对足都是步行足的昆虫也不在少数(比如步甲、虎甲类)。
△虎甲三对细长的步行足可以帮助它们快速kuku走~
2
跳跃足
/ 蟋蟀、蝗虫的后足
比较常见的跳跃足是蟋蟀、蝗虫的后足。胫节(小腿)细长,腿节(大腿)特别发达,有点像个大鸡腿~这帮助它们可以从一个叶片跳到另一个叶片上。
△有健壮跳跃足(后足)的蝗虫像不像一个运动健将~
3
开掘足
/ 蝼蛄、蝉和某些甲虫的前足
常见于蝼蛄、蝉和某些甲虫的前足,胫节(小腿)扁阔,边缘有强大的扁齿,有点类似于挖掘机的铲斗,可以帮助这些小昆虫们在土壤中不停的挖挖挖 ~
△蝼蛄扁阔的开掘足(前足)让它们可以在土壤中更轻松地挖挖挖~
4
携粉足
/ 蜜蜂的后足
蜜蜂的后足就是很典型的携粉足。
宽扁胫节(小腿)向外的一侧会有一个凹陷的地方,我们可以想象成小腿外侧有个凹陷的坑(虽然有点恐怖)。这个坑就是蜜蜂用来携带花粉的花粉篮~
不同于人的脚丫子,昆虫的“脚丫子”(跗节)有很多节。携粉足跗节(脚丫子)第一节特别膨大,还有很多排刺毛,像自备的一把小梳子,梳集花粉。是很爱整洁的蜜蜂一枚吖~
△蜜蜂扁阔的携粉足(后足)像蜜蜂拎着的俩小花粉篮子~
5
游泳足
/ 负子蝽、龙虱、水龟甲的后足
负子蝽、龙虱、水龟甲的后足就是游泳足。一般各节长而扁平,有点像扁扁的船桨,胫节(小腿)和跗节(脚丫子)边缘缀有长毛,可以随着水波摇曳 ~
△龙虱扁平的游泳足(后足)帮助它们在水中自由游弋~
6
捕捉足
/ SLIGHT HEAT
螳螂的前足就是很负盛名的捕捉足啦 ~
基节(臀部)通常特别延长;腿节(大腿)的腹面有槽,胫节(小腿)可以折叠,嵌在腿节的槽中,形似铡刀,用来捕捉猎物。
△螳螂如铡刀般的捕捉足(前足)又精致又威风~
课堂小作业:大家可以分辨出以下的jiojio分别是什么类型的足嘛?
END
【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】
简称(CSWCA)
成立于2004年,主要立足长沙,致力于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,开展自然教育、濒危物种保护和野生动物救助等工作,旨在通过行动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。
↓ ↓ ↓
为爱结盟,一起帮助受伤的野生动物重返家园!
请支持我们有爱的行动,让穿山甲不再“濒危”!
「进入项目筹款页面后,您也可以发起“一起捐”进行组队,
做爱心发起人,动员更多的小伙伴们参与活动!」
野
保
只为生生不息的长沙
微信号|CSWCA2013
新浪微博|长沙野保
RECOMMEND
推荐阅读
世界环境日 | 长沙市启动2023年野生动物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
当手作“邂逅”穿山甲 | 献给"大地之子"的爱!
昆虫专辑 | 蝈蝈?蚂蚱?蛐蛐?到底是谁惊扰了我的童年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